納米碳纖維因獨特性能在多領域受關注,但原始表面活性低、與其他材料相容性差,通過表面改性可改善這些問題。常見的納米碳纖維表面改性技術有化學改性、物理改性和復合改性等,下面逐一介紹。
化學改性是常用方式,通過化學反應改變納米碳纖維表面性質。氧化改性是其中一種,利用強氧化劑如濃硝酸、濃硫酸等處理納米碳纖維。在氧化過程中,納米碳纖維表面的碳原子與氧化劑發(fā)生反應,引入羥基、羧基等含氧官能團。這些官能團增加了表面級性,提升納米碳纖維在級性溶劑中的分散性,也增強了與其他性材料的結合力,比如在制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時,能更好地與聚合物分子相互作用。還有接枝改性,先對納米碳纖維表面進行活化處理,使其產生自由基或活性位點,再將特定的單體或聚合物分子接枝到表面。例如,將丙烯酸單體接枝到納米碳纖維表面,可賦予其新的性能,讓其在某些涂料體系中更好地發(fā)揮增強作用。
物理改性不涉及化學反應,主要通過改變納米碳纖維的表面形態(tài)和結構。機械研磨是一種簡單的物理改性手段,通過機械外力對納米碳纖維進行研磨處理,使纖維表面變得粗糙,增加比表面積。粗糙的表面能提高與其他材料的機械嚙合作用,在復合材料中增強界面結合強度。還有等離子體處理,將納米碳纖維置于等離子體環(huán)境中,等離子體中的高能粒子與纖維表面發(fā)生碰撞,使表面的化學鍵斷裂、重組,引入新的官能團,同時改變表面的微觀結構,提升表面活性和潤濕性,讓納米碳纖維更容易與其他材料復合。
復合改性結合化學和物理方法,發(fā)揮兩者優(yōu)勢。比如先對納米碳纖維進行等離子體處理,增加表面活性位點,再進行化學接枝反應,使接枝的聚合物分子更牢固地附著在纖維表面?;蛘呦韧ㄟ^化學氧化引入含氧官能團,再利用機械攪拌等物理方式,讓納米碳纖維在改性劑溶液中充分分散,使改性效果更均勻。
此外,還有偶聯(lián)劑改性技術。偶聯(lián)劑分子含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基團,一端能與納米碳纖維表面的官能團發(fā)生反應,另一端能與基體材料發(fā)生作用。例如硅烷偶聯(lián)劑,可在納米碳纖維與無機材料基體之間形成 “分子橋”,增強兩者的界面結合,提高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 。